時間:2022-03-30 14:59:10來源:hydma 點擊:0
今天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模具成本的管控。
首先,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什么是模具的成本,我在某地做講座時,有朋友不加思索地就可以回答我:模具成本就是模具材料費+加工費+稅收。當然還有人工費,我們可以認為人工費是含在加工費中的,當然還有設計費?!?/span>
從狹義的角度說,這個答案是不錯的,但是我要問,既然是這樣的答案,那么除了偷工減料和偷稅漏稅外,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管控或者是降低成本呢?
這是和大家開個玩笑的。真正要講管控模具的成本,我們必須好好地分析一下,影響模具成本的各種因素。
PART01 制品的合理設計 PART02 制品的設計變更 模具企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某個項目中,模具剛剛設計好,模架剛剛訂購回來,客戶的設變通知就來了,假如是小小的變化,不影響模具總結構,那倒也無所謂,有時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制品形狀的改變,模具上要增加機構,甚至連模架都要重新訂購。這個成本就增加大了。所以要盡量減少設計變更。現在有很多快速成型的手段,在做模具前按3D將手板做出來,進行整車裝配,及時修正產品的3D,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由產品設計變更引起的成本增加。記得我以前參與北京吉普切諾基213的研發,在深圳注塑出來的樣板,要到北京去試裝配,光飛機上就折騰了幾十個來回,這個成本到底算材料費還是加工費,真不好說。 PART03 模具設計是否完善 這里要分二種情況來分析: 第一是模具設計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 一般的模具企業,設計團隊中肯定有老的、有經驗的設計師,也有剛從學校出來的年輕工程師,我們不可能要求年輕的工程師剛來企業就能夠獨立設計出高水平的模具,就是有豐富經驗的模具工程師,假如閉門造車搞出來的模具結構,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肯定會有一些考慮不周的細節。一個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體評審。我記得70年代我買到過一本德國的模具書,好像叫先進模具結構80例什么的,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書中提到了做模具的流程,一定要經過對模具結構的多次的集體評審。這對我的模具生涯是影響最大的,真的是受益匪淺。這個問題現在我相信大家都有共識。現在有很多模擬手段,譬如模流分析、模具結構動態分析,試出的產品和設計的產品3D比對分析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模具設計的不合理產生的成本增加。 第二種情況是設計浪費 假如模具用戶明明只要模具生產500件樣品,是用來開發市場的,但是假如我們按壽命30萬模次的模具去設計,這個成本就大了,屬于設計浪費。 PART04 盡量減少模具的試模次數 很多模具企業,對模具加工費的計算,是以模具接到訂單到模具合格后出廠時的天數來計算加工費的,假如模具經過多次試模還不能夠交付使用,除了按合同要罰款外,模具在工廠內的天數越多,加工費也越多。當然,試模的費用也是非常可觀的所以,多次或者是不可控制的試模次數是模具成本管控的一大盲區。 我們來分析一下模具試模次數多的原因 第一是模具設計時沒有經過充分的集體評審 模具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使得模具在試模后還要經過多次改進,使得模具成本超過預算。 假如經過幾次改進,可以搞定,那是比較幸運的,有很多案例是不如人意的,甚至模具要報廢重新做,這個成本就無法控制了。還有一些情況是模具設計很好,但是模具的加工不到位,使得試模次數無端增加,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這個問題是沒有異議的,所以很多模具企業都加大了測量設備的投入。 第二是試模時沒有選對最佳的成型工藝和注塑機的機型 明明模具做得很好,但是注塑出來的產品不理想。無端增加了試模次數,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這是一些小型模具廠的通病。 第三是對塑料的物理性能沒有充分的了解 甚至連收縮率也沒有搞準確,這樣的情況是時有發生的。所以,在設計模具前就一定要搞清楚塑料的物性,方可有效地減少試模次數。 PART05 模具材料和標準件采購 要選擇穩定的,信譽好的供應商。假如由于貪便宜,和草率采購,使模具出問題,那是非??上У?。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是很多的。雖然可以追究供應商的責任,但是損失最大的還是模具企業和模具用戶。 PART06 產品合格 假如說,我們用了10萬元人民幣,要求做一套轎車雜物盒的模具,所用塑料是PA+30%GF,注塑周期30秒,模具壽命為30萬模。結果模具制作好了,樣品的尺寸和物理性能也達到了,可是因為注塑時取件困難,注塑周期用了60秒,而且模具生產了10萬件就不能用了,為了趕上整車的配套,必須再投模具。按原來的模具情況,一下子要投3套模具。同樣是花那么多錢,我的認為是這套模具的成本是原來預算的3倍或者是6倍。有不同的看法嗎? 綜上所述,要有效地管控模具的成本,必須要做倒: 合理的產品設計,盡量少的設計變更,完善的模具設計和加工的流程,產品工程師和模具工程師的良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