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欄目列表


外貿預警

世界經濟呈現溫和增長勢頭


時間:2014-12-12 10:53:00來源:未知 點擊:0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創業。圖為在巴西北部瑪瑙斯市的格力巴西公司空調生產線,當地員工正在忙碌地工作。該工廠建立于2001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格力空調在巴西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前三。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聯合國12月10日發布的《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世界經濟2015年和2016年將小幅增長,增長率分別為3.1%和3.3%,而2014年的增速為2.6%。中國經濟明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7%和6.8%。中印等新興經濟體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報告指出,未來兩年世界經濟面臨多重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為減少風險、應對挑戰、保持長期經濟和金融穩定,各國必須加強國際政策協調。

  全球經濟增長步伐存在明顯國別和地區差異

  這份報告所列出的未來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美聯儲提高利率對金融市場和新興經濟體帶來的不確定性;歐元區經濟的脆弱性;新興經濟體增長繼續下行;地緣政治與武裝沖突;埃博拉病毒的擴散風險等。

  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經濟以溫和、不均勻的速度緩慢增長,增長幅度達到2.6%,略高于2013年2.5%的水平。但目前的全球經濟增長步伐存在明顯的國別和地區差異。

  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將繼續呈現差異性:美國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2.8%和3.1%;歐元區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許多歐元區國家徘徊在衰退邊緣;日本“安倍經濟學”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動力正在消失殆盡。

  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2014年的經濟狀況發生明顯變化:拉丁美洲和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經濟大幅減速;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經濟則出現上升勢頭;非洲經濟總體將保持增長的動力,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長將達到4.6%和4.9%的水平。

  這份報告談到,面對金融市場波動、地緣政治緊張和埃博拉疫情加劇的情況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處境顯得比較脆弱。例如,巴西、印度尼西亞、南非和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的現金流賬戶赤字高企情況嚴重,一些新興經濟體的信貸增長過快引人擔憂。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還需要面對的風險是原油價格的極端波動。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無論對原油輸出國或是進口國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較弱,可能會出現零增長。烏克蘭危機持續對地區經濟釋放負面效應。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動蕩不安的局勢不僅危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也是主要的不穩定來源。

  中印經濟持續增長是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

  這份報告指出,總體而言,東亞地區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東亞經濟將保持強勁的居民消費,出口也將有所改善。預計2015年至2016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長將維持在6%的水平,中國經濟預計將分別增長7%和6.8%。

  有說法認為,中國經濟下滑至7%左右,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逐漸減少,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立剛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此觀點不敢茍同。中國經濟過去20年保持了平均10%左右的增速,而目前的新常態下則是7%左右。雖然現在增速放緩,但考慮到20年前中國經濟總量很小,而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很大,所以現在即使增長7%,那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中印等新興經濟體在未來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現在面臨一些轉型升級的情況。這種經濟的調整不僅可以向發達國家學習,更可以互相學習、抱團取暖。源于發達國家的國際金融危機拖累全球經濟,這已經充分表明,發達經濟體并不是可靠的、負責任的,新興經濟體應當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自身,把發展牢固建立在本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消費等內需增長上面。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新興經濟體自我發展的一個良好機遇和平臺?;A設施的大規模投資、互聯互通的建設以及由此帶來的貨物、人員和文化的交流,必定會給新興經濟體帶來發展的持續動力,也給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劉立剛認為,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因此只要中印兩國的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增長,就一定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貢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印在經濟方面互補性非常強,有著合作共贏的巨大空間。中國的制造業發達,在資金、設備和技術等方面有比較優勢,而印度在信息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等有比較優勢,同時印度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且缺乏資金。因而,在中印政治關系穩定的情況下,兩國經濟關系將會得到互利共贏的發展。

  >>點評

  向松祚(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的基本態勢是增長疲弱、政策失效和風險上升。歐元區整體陷入嚴重通縮,“安倍經濟學”完全失效。歐元區和日本面臨的經濟困境是典型的“通貨收縮和經濟萎縮”,將延續相當長時間。

  發達經濟體的主要亮點是美國和英國。即使如此,美國的經濟增長并不穩定,雖然短期經濟增速相對強勁,但是美聯儲和多家國際機構已將美國長期經濟增速下調到1.75%,核心原因是全要素生產力增速持續放緩。英國近期經濟增長主要源自低利率所刺激的房地產市場復蘇,英國經濟增長很難維持目前態勢。

  縱觀全球,中國將繼續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盡管我國經濟增速正在回歸“新常態”。展望2015年,我國投資增速將穩中略降,消費增速穩中略升,進口增速維持穩定,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至少達到7.3%。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步伐加快,增長質量將持續改善,能耗持續下降,就業保持穩定,風險整體可控。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基于“貨幣萬能主義”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并非重整經濟的萬應靈丹,反而加劇全球匯率動蕩、金融風險和經濟失衡。面向未來,各國必須痛下決心回歸基本面,深化結構改革,推動制度創新,消除市場壁壘,遏制保護主義,縮小貧富差距,改善就業環境,以實現實體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



上一篇:中國11月貿易順差歷來最高,進口降幅超預期凸顯

下一篇:全球新興市場再遇貨幣貶值風暴

Copyright? 2014 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576-84223311 傳真:0576-84223323
E-mail: hm@hydma.com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sitemap 模具網 外貿網站建設 技術支持
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