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2-06 14:30:00來源:未知 點擊:0
銀行結售匯連續六個月逆差已多年未見。強勢美元預期讓市場主體在逐漸增持美元資產。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月,銀行結匯9923億元人民幣(等值1620億美元),售匯10427億元人民幣(等值1702億美元),結售匯逆差504億元人民幣(等值82億美元)。這已經是銀行結售匯第六個月呈現逆差,但規模小于去年12月份的571億元人民幣。
美元走強致外匯供求逆轉
隨著美元逐漸走強,國內企業和個人增持美元資產、減少美元負債。進口付匯、售匯率創2012年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值,外匯存款在存款余額中的占比大幅攀升至3.24%。
與此同時,由于年末時節外匯收入結匯,商業銀行也增加對市場外匯供給,銀行自身結售匯連續第二個月順差,規模為210億元人民幣。
涉外收付款方面,數據顯示,今年1月涉外收付款結束此前連續5個月的逆差,最終順差2250億元人民幣(等值367億美元)。業內專家解釋稱,其主要是因為經常賬戶下的貨物貿易收付款順差為1865億元人民幣,為涉外收付款順差貢獻超過八成。此外,1月份跨境人民幣凈流入1478億元人民幣。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已逐漸發生逆轉。2014年第一季度,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關系的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重復計算的影響后,即“即期結售匯差額+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變動額”)為順差1649億美元,第二季度順差降至僅有25億美元,第三季度轉為逆差305億美元,第四季度逆差進一步增至513億美元,較上季增長了68%。全年即遠期結售匯順差856億美元,較上年減少了74%。
資金流出還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的貶值壓力。從去年的實際情況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雖然出現年度貶值,但相對于其他主要貨幣,依然保持強勢,綜合來看,人民幣匯率去年的走勢還是相當強勁的。2014年,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分別升值了6.4%和6.2%。
結售匯逆差將成新常態
上一次銀行結售匯數據出現逆差是在去年的7月份,當時該數據出現了424億元人民幣的逆差,此后一直保持順差狀態,順差額一度達到4475億元人民幣。在匯率波動性上升后,企業和個人結匯意愿降低,持匯意愿增強。自2014年8月份開始,銀行結售匯便一直呈現逆差。
外貿數據方面,進出口順差擴大不反映為外匯儲備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銀行結售匯持續出現逆差。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海關統計的外貿進出口順差合計達2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9%,而同期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剔除了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的估值影響)僅增加了224億美元,同比少增85%,其中第三季度外匯儲備資產實際減少了4.3億美元。相應的,第二、第三季度,在經常項目順差分別為734億美元和722億美元的情況下,資本項目連續兩個季度凈流出,分別為162億美元和90億美元。第四季度,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順差為1262億美元,與第三季度水平大體相當,同比增長39%,而外匯市場卻持續供不應求,且供求缺口環比還擴大了68%。
業內專家表示,在主要經濟體政策分化、大宗商品價格調整、新興市場貨幣動蕩、地緣政治沖突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未來銀行結售匯有可能繼續呈現逆差。
因此,資本項目出現逆差增加,儲備資產下降也就不奇怪了。這也符合“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或者說“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平衡規律。
不過,結售匯下滑和匯率的調整,使部分市場人士產生了對大規模資本外流的擔憂。
日前,外匯局發布的《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預計,今年跨境資本流動可能會出現較大波動。外匯局同時稱,實際上,目前的這種調整是適度的、可承受的,并沒有改變2014年全年外匯供大于求、外匯儲備增加的基本格局。由于我國仍將保持經常項目順差,而且人民幣利率仍高于主要貨幣利率,我國對中長期資本的吸引力仍較大,未來資金有進有出、銀行結售匯逆差或將成為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