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1 15:16:00來源:浙江商務 點擊:0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進口貿易取得了較大進展,進口額從1991年的不到10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930.3億美元的峰值,增加了近百倍。但近幾年來,在出口額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的同時,進口額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進口額和出口額呈現出差距不斷拉大的剪刀差現象。在此背景下,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對策,推動浙江省進口與出口協調發展。
從進口市場看,亞太地區是浙江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臺灣、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長期位居浙江省進口的前5位。2015年上半年,占浙江省進口額78.2%的20個國家(地區)有14個分布在亞太地區。
從進口商品看,2015年上半年,20大類原材料資源性商品和機電產品分別進口166.4億美元和61.5億美元,占全省進口的比重分別為47.4%和17.5%。
從進口主體看,2015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進口額的占全省進口比重分別為48.4%、40.9%、10.8%,民營企業成為進口的經營主體。
從貿易方式看,2015年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口占全省進口的比重達到73.2%,加工貿易進口僅占全省進口的16.4%,其他貿易方式進口占10.4%。
近年來,浙江省進口額呈“倒V”型態勢,在2011年達到歷史高點后,近幾年來出現了連續下降的趨勢,進口增速也由正轉負。
30多年來,相比出口貿易規模,浙江進口貿易規模較小,歷年來進口額幾乎都不到出口額的一半。1986年到2014年,浙江的貿易順差從8.9億美元增加到1915.6億美元,增長了215倍,2014年浙江貿易順差相當于全國貿易順差的50%,貿易順差居全國第二位。2005-2014年,浙江省進口與出口的比例(進口/出口)保持在0.3-0.4之間,遠低于全國0.78-0.92的平均值。
與浙江省產業結構密切相關
與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省進口貿易相對滯后與浙江產業發展特點和產業結構密切相關。
一是小微企業眾多,自我進口能力弱。
二是利用外資相對滯后,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少。
三是加工貿易比重較低,加工貿易進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