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欄目列表


外貿預警

2016國際經貿規則發展或現重要轉折


時間:2016-03-18 15:17:00來源:未知 點擊:0


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多數發達經濟體消費市場不振,發展中經濟體增長失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屢創新低,市場供過于求,結構失衡顯著,國際貿易規則和商品交易模式面臨深刻變革的壓力。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15年1?11月,美、德、日、韓、印等國出口同比下降6.8?17.5個百分點,而中國同期降幅2.5%。據中國海關初步統計,2015年中國出口下降2.8%,進口下降14.1%,貿易結構繼續改善。

    1、國際經貿規則快速創新發展

    2015年,為減少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各方積極探索創新規則。除了非洲26國整合現有三大自貿區、簽署大自由貿易區協定(TFTA),以及東盟宣布建成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大共同體之外,WTO的持續創新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結束談判分別代表了傳統經貿平臺的發展以及美國主導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的嘗試,對全球經貿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5年是WTO成立20周年,12月舉行的第十次部長級會議(MC10)選址肯尼亞。首次在非洲召開的部長級會議凸顯了全球貿易發展遭遇挑戰下各方對最不發達成員所受沖擊的關注,也為通過貿易規則保障全球產業鏈中弱勢群體的利益創造條件。

    各成員方再次明確將發展議題列為WTO工作的核心,對于響應占成員多數的發展中成員的愿望提供支持。2015年恰逢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的收官和后千年發展目標的啟動

    各國確定的2030年可持續目標是全球發展領域新的重要坐標,WTO成員在MC10宣言中明確可以在實現這一目標上做出貢獻。MDG主要解決的是最不發達成員貧困的絕對值,但這些成員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差距仍在擴大。

    經濟危機導致國家間的發展不平衡加強,對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形成了巨大沖擊,從而使其對外部幫助的需求更為迫切。各成員在MC10通過了九項部長決定,就多哈回合農業出口競爭、最不發達成員議題達成共識,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并就出口融資支持、棉花、國際糧食援助等議題達成新的多邊紀律。

    涉及1.3萬億美元國際貿易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協議正式達成,成為WTO近18年來首個關稅減讓協議,大幅提高了各成員對協議覆蓋商品的降稅幅度。ITA擴圍修正現有的貨物貿易協議(GATT),適應了因技術進步帶來的國際貿易結構性變化,有利于貿易升級和經濟效率提升。 

    盡管多哈回合推進難度極大,但WTO在經貿領域的基礎與核心的作用仍無可替代,也成為約束和限制貿易保護主義、為經濟復蘇創造寬松環境的必要保障

    回首2015年,作為全球多邊經貿治理平臺,WTO除利用其已有的各方開放承諾和創造性的爭端解決機制外,也一直在積極探索提高傳統領域開放水平,并促進新領域的開放。

    2013年12月底巴厘島部長級會議上通過的《貿易便利化協定》(TFA),成為WTO成立以來首個多邊協定,為改進《貨物貿易總協定》(GATT)、提高貨物通關效率創造了重要條件。

    盡管距離TFA正式生效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還差40個成員,但2015年有不少成員完成了內部的審批手續,使得批準成員超過60個。正因為如此,WTO保持較強吸引力,MC10上,阿富汗和利比里亞加入WTO,使得成員總數上升至164個。 

    啟動于2010年3月的TPP談判因美國主導而廣受各方關注。2015年10月5日,美國等12國經貿部長在亞特蘭大宣布結束TPP談判,引起全球很大反應。

    盡管此前美國國會同意授予政府談判促進授權(TPA)、為各方推進談判吃了定心丸,但談判階段的結束還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亞太地區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談判數量眾多,都是為了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進區域一體化、推動經濟發展。TPP談判遵循全覆蓋和高標準的原則,美國希望能夠主導并推動成員國大幅開放市場,為區域內的經貿活動創造寬松環境,

    同時將其在知識產權、跨境電子商務、勞工、國有企業和環境等領域的主張推行至更廣范圍。事實上,TPP各方達成的協議文本與談判開始時的雄心相比已有很大差距,廣泛存在的例外、相對寬泛的定義,都反映出談判各方對TPP的保留意見。日本加入后,TPP在更大程度上變得類似美日兩國間的談判。

    2015年6月中國與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中國迄今對外簽署的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雙邊自貿協定。

    總的來說,TPP是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機制的補充。WTO允許成員在不減少對其他WTO成員義務的情況下實現相互間的更大開放,除了降稅外,TPP在許多領域實現拓展和突破,也是與貿易相關眾多領域規則的探索。

    但是,TPP并未對成員國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予以義務上的差別對待,而且包括原產地等規則的設定――會形成較強的貿易和投資轉移效果,這些,在經濟再平衡的脆弱時期,客觀上可能產生較強的負外部性,影響原有的經濟復蘇步伐。

    2、中國積極參與經貿規則創新

    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努力承擔大國責任,積極參與和探索經貿規則的發展,一方面加強國際規則的參與,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市場開放水平。

    2015年是“一帶一路”元年,中國與區域國家加強合作,探索促進要素資源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動的經貿機制安排,發起并共同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促進區內互聯互通和經貿活動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除了積極參與多邊貿易機制建設、推動WTO協定升級外,中國的自由貿易區(FTA)建設提速,加快推動自貿區的新建和升級,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與斯里蘭卡的自貿區談判和與巴基斯坦的自貿區第二階段談判,啟動了與馬爾代夫、格魯吉亞的自貿區談判,以及與新加坡的自貿區升級談判。   

    2015年6月,中國與澳大利亞和韓國分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并均于12月20日正式生效。中韓自貿協定是中國迄今對外簽署的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和貿易額的85%,協議涵蓋了包括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環境等新議題,也涉及地方層面合作。

    韓國與美歐均簽有自貿協定,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有利于為中國商品、服務、資金和企業創造巨大的開放、發展空間。中澳自貿協定歷經十年談判,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迄今商簽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的自貿協定之一。

    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首個對中國以負面清單方式做出服務貿易承諾的國家,在假期工作機制方面也對中方做出專門安排。

    澳大利亞市場規模巨大、資源豐富,但受經濟危機沖擊嚴重;中國經濟需要轉型升級,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國內消費市場升級需求增加,由此,中澳雙方合作意愿強烈,在投資領域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 

    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如期完成。2015年11月,中國與東盟十國簽署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成為我國完成的第一個自貿區升級協定,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海關合作與貿易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8月的經貿部長會上,各方同意按照中方方案全面結束模式談判,進入實質性出價和要價階段。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赴發達經濟體的投資增長較快,美國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目的地的重要選擇。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成為兩國間近年來最重要的雙邊經貿制度性安排。

    中國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為外資管理方式開展談判,充分表明了探索經貿新規則的意愿。2015年中美BIT進入負面清單談判階段,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通過幾輪談判,雙方不斷改進出價,相向而行。但是,受到雄心水平預期、經濟發展階段和外資管理模式現狀的差異,兩國仍未在負面清單方面達成一致,談判成果尚未公開。 

    再看國內。經濟增長需要轉型升級,“新常態”下需要尋找新的可持續增長支撐。中國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自由貿易試驗區(FTZ)進行擴容,探索投資、貿易、金融、監管、雙創、區域戰略等措施在內的綜合型改革。

    2015年3月,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天津、廣東、福建自貿區和擴區后的上海自貿區暫時調整相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標志著從南到北四大自貿區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四個FTZ探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

    天津自貿區主要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實體經濟、壯大融資租賃業;廣東自貿區接軌港澳,發揮腹地優勢,營造相同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政府治理環境和營商環境;福建自貿區以建設兩岸全面合作的示范區為目標,推動兩岸貿易轉型升級、擴大臺資投資領域開放,加大兩岸旅游文化交流。

    3、2016經貿規則發展情勢復雜

    經濟危機爆發的第八個年頭,全球貿易依然低迷,然而各國并未被動等待,而是以各自的理念推動經貿規則沿新的路徑實現創新發展。

    2016年,為應對復雜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各方在加強國家間協同合作、促進貿易規則的創新和發展方面的需求增強。

    隨著更多國家批準TFA,協議有望生效,從而大幅提高WTO成員間貨物貿易流動的便利性,降低貿易成本,創造更大的社會福利。ITA為諸邊協議,涉及WTO成員數量較少,在完成擴圍談判后有望在2016年開始正式生效,在促進貨物貿易商品結構調整的同時促進全球范圍資本跨境配置的優化。

    區域和雙邊經貿進程仍將繼續推進,以減少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在經濟周期的下行期,新的自貿協定仍將多為傳統模式的復制和整合,在缺乏足夠商業利益的情況下,除少數國家外難有足夠的創新推動力和變革的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貿發展依然面臨嚴峻挑戰,除美國外的主要發達經濟體消費市場復蘇緩慢,發展中經濟體產能過剩與工業化進程停滯并存,主權債務危機加劇,貿易保護主義與對外資注入的需求并存,給貿易規則的推動、應用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2016年的國際經貿規則發展可能出現重要轉折。在WTO現有決策機制設計下,美國等主要成員的態度對多哈回合談判進程十分重要。MC10宣言將WTO成員間的分歧公開化,美國首次公開呼吁放棄多哈回合談判。

    主導TPP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2015年12月13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聲稱應廢除多哈回合談判機制,提出要為WTO譜寫新的篇章,以反映經濟現實。在美元逐漸走強的背景下,美國經濟政策對外依賴性有所降低,這為多邊協定推進增加了難度。 

    作為美國等國希望推動國際經貿規則發展的方向,TPP協議是否能夠生效將在2016年決定。但是,由于需要獲得12個談判方的國內批準,不確定性依然很大。談判期采取的不公開方式使得各方公眾在協議全文公布前缺乏必要了解,較大的信息落差和所謂高水平的協議對成員國現有經濟管理模式和利益集團帶來的影響不小,很多領域的零和博弈獲得各成員國接受的難度不小。 

    中國將在國際貿易規則的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除了繼續積極推動已有協議成果落實、參與WTO多哈回合談判外,作為2016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的主辦國,中國也將與其他國家一道在這一平臺上就全球貿易環境和行動空間共商良策,發揮協同和引領作用,加快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國務院《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為未來中國的自貿區建設明確了重點,要構筑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

    2016年,中國將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早日生效,力爭盡快結束RCEP和中國―新加坡自貿區、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區、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區談判,加快亞太自貿區聯合戰略研究,并適時啟動中國―以色列自貿區談判,進一步優化自貿區布局 

    國內四個自貿試驗區將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其積累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將通過歸納總結,向其他具有類似條件和需求的地區推廣,從而放大自貿試驗區的功效,惠及更多企業和民眾。

    作為外資管理改革試驗的重要場所,逐漸減少的負面清單管理經驗將為中美BIT談判進程提供直接和有效的依據,有助于推動雙方達成一致。

    但是,2016年的美國大選將會使白宮易主,既會引起政策變化,又會因選戰影響而使得美國關注重心轉移,導致其對外協議的談判和批準過程難度倍增,不利于中美BIT談判。



上一篇:我國外貿發展現狀:前2月外貿進出口特點分析

下一篇:2016:世界經濟前瞻

Copyright? 2014 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576-84223311 傳真:0576-84223323
E-mail: hm@hydma.com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sitemap 模具網 外貿網站建設 技術支持
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