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2 16:05:00來源:未知 點擊:0
(8月12日),美國發布其7月零售銷售與PPI數據,而數據的不盡如人意也讓美國金融市場遭遇一輪洗禮;相比美國的數據表現,歐盟統計局也于8月12日發布了歐元區對第二季度GDP的修正值,同樣揭示了歐盟經濟的減速現實。
一時間,輿論對歐美經濟的關注再度升溫,其間不乏引用中國外貿數據尋求歐美與中國經濟千絲萬縷聯系的論調。實際上,中國的外貿數據歷來備受國際輿論關注,因為其不僅能夠反映中國本國進出口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亦可為國際輿論審視國際經濟形勢側面提供參照。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歐盟、日本等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對美國、東盟等進出口下降。其中,歐盟和美國為中國前7個月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這也讓外界輿論不禁對正在受到各類復雜形勢影響的歐盟和美國經濟有了興趣。
歐盟:經濟減速背景下的復雜局面
據歐盟統計局8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歐元區第二季度GDP數據的修正值與初值一致,雖然均符合預期,但是與第一季度的強勁升勢相比還是放緩了。從各成員國來看,德國、西班牙和荷蘭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分別錄得0.4%、0.7%和0.6%,但歐元區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法國及意大利增速與上季度持平。
具體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二季度GDP年率修正值為1.6%,和預期值與前值一致;歐元區第二季度季調后GDP季率修正值為0.3%,和預期值與前值一致。
不得不說,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經濟正遭受著起伏不定的局面。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2009年歐盟經濟衰退幅度達到4.4%,2010年歐盟經濟恢復正增長,但2012年再度陷入衰退,衰退幅度為0.5%。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歐盟經濟表現出復蘇跡象,但是復蘇趨勢十分疲弱。2013年,歐盟經濟陷入停滯狀態。2014年歐盟實際GDP增長率僅為1.4%,遠低于危機前3.1%的增長水平。根據歐盟早在2015年發布的歐盟經濟春季預測報告,2015年和2016年兩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將在2%左右徘徊。不過現在看來,2%的預計顯然有些樂觀了。
應該承認的是,二季度歐元區的經濟減速與近來在全球高度吸睛的英國公投“脫歐”不無關系,此外加之一系列不穩定因素和擔憂似乎正由此開始不斷醞釀和發酵。無論是英國“脫歐”后為歐盟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歐元區部分成員國的債務危機、難民問題,乃至一些地緣政治沖突,客觀而言,歐盟經濟正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又一重要時刻。
當然,對于歐盟以及其成員國而言,應對復雜局面中的經濟減速最好策略正是爭取在經濟增長上有所作為。至少,縱使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帶來的擔憂和困擾,歐盟仍不失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在實施量化寬松后,歐盟還適時出臺了“再工業化戰略”,以提升歐盟的整體工業優勢,這些在為歐盟經濟短期注入活力之余,也會帶來就業、持續增長動力方面的利好。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歐經貿關系的加強也將為促進歐洲經濟復蘇添加助力。比如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與 “容克投資計劃”相對接;中國正式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股東;歐洲國家也普遍認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正是在一系列積極因素的作用之下,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才得以維持。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歐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2.01萬億元,增長1.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2%。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1.24萬億元,增長1.7%;自歐盟進口7715.8億元,增長2.1%;對歐貿易順差4655.4億元,擴大1%。
盡管中歐在貿易過程中仍頻發爭端和摩擦,但不可否認,中歐之間的機遇遠遠大于挑戰,無論在進出口產品的互補上還是對雙方市場的重視和依賴程度上,未來都將推動中歐貿易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經濟不穩或讓加息停擺
8月12日的美國金融市場,可以說并不讓人滿意。隨著7月美國零售銷售與PPI在當天發布,對美國經濟“令人失望”的論調就占據了主流,由此也致使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驟然降溫。金融市場也因此走勢出現震蕩,美元指數在零售銷售數據出爐之后一度急劇下挫,但隨后很快探底回升;黃金則相繼受巨量買單與賣單涌現影響而上躥下跳,上演過山車行情。
數據顯示,美國7月零售銷售環比零增長,不及預期的0.4%增幅;因服務業和能源商品成本下降,7月生產者物價 (PPI)錄得近一年來的最大跌幅,即美國7月PPI月率下降0.4%,為自今年3月來的第一次下降,且降幅創去年9月以來最大。
對于7月美國零售銷售與PPI的數據表現,路透社評價稱,因能源產品及服務業價格持續下跌以及美元進一步走強,都對7月生產者物價數據造成拖累,表明當前美國整體的通脹環境都較為低迷,使得美聯儲加息面臨相當的挑戰。
美聯儲自2015年12月啟動近十年來首次加息,主要目的是防止貨幣政策對經濟的過度刺激,因而也被視為是美國經濟動力增強的重要標志。近來,隨著一批反映2016年第二季度消費、工業、房地產等行業狀況的重要經濟指標陸續公布,并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美聯儲對加息的態度在5月中旬突然升溫,當時公布的4月份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以及隨后美聯儲重要官員的表態,都顯示出美聯儲看好美國經濟未來走勢,而6月份也成為實施加息的重要時間節點。
然而,6月初美國商務部公布的5月份就業數據給美聯儲潑了一盆冷水,新增就業崗位僅為3.8萬,遠低于市場預期,而就業市場改善是美聯儲加息的兩個核心指標之一。另外,美聯儲也預計英國6月底的“脫歐”公投可能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在這兩個因素的直接作用下,美聯儲未能在6月中旬的貨幣政策會議上作出加息決定。
此外,低迷的全球經濟增長形勢以及美國經濟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也迫使美聯儲對加息的態度由樂觀轉向謹慎?;诖耍?月中旬以來,美聯儲主席耶倫和其他主要官員在各個場合的表態中都沒有再提及可能加息的時間點,“謹慎加息”成為美聯儲對外的一致態度。據美聯儲的最新預測,今年美國的經濟增速僅為2%,將繼續維持低速增長的態勢。
另一個近期備受關注的焦點是,美國如火如荼進行著的總統大選近日也在圍繞經濟大做文章,其中,有關貿易自由給美國帶來的出口、就業弊端似乎正成為競選者政治主張列表上的重要籌碼。其中也不乏圍繞中美貿易的論調。
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候選人特朗普在談到貿易自由時就重點提及中國。他提供的數據說明美國同其他國家貿易逆差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中國人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和商品。他還指責中國在保護環境和知識產權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監管?;诖?,他計劃推出更有力的措施來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梢灶A見,如果特朗普最終當選美國總統,中美貿易往來限制或將加大。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1.83萬億元,下降4.8%,占我外貿總值的13.8%。其中,我國對美國出口1.35萬億元,下降3.1%;自美國進口4738.2億元,下降9.3%;對美貿易順差8779.1億元,擴大0.6%。
上一篇:三季度外貿,在壓力中實現穩健開局
下一篇:穩外貿政策還有哪些“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