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出口“回暖”向好 壓力猶存
時間:2016-11-15 14:31:00來源:未知 點擊:0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對外貿易形勢一直惹人關注。
日前,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氛J為,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經過不懈努力,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算,中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下降1.6%;進口7.47萬億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0.6%。
《報告》認為,近期進出口回穩,有前期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措施效果釋放、中國國內需求回升的支撐,也與國際商品價格回升拉動進口額明顯增長有關。8月和9月,進口已經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研究員張寧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口方面,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進口基數較低,今年恢復正常水平以后,進口增長率隨之開始回暖;另一方面,源于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全國及全球通貨緊縮的局面得到改善,幾個月來螺紋鋼、鐵礦石的價格均有所提高,這些因素使得進口方面的數據出現向好趨勢。
“出口方面,從五月份以來,局面逐漸回穩,這其中人民幣的貶值走向對出口帶來了一些正向促進作用。從出口結構上看,出口的增長主要來源于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增長不夠明顯,這說明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對匯率波動的敏感性不是很強。”張寧進一步說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外貿發展仍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結構性和周期問題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總體呈增長低、通脹低、貿易與投資增速低、負債高的‘三低一高’局面。”《報告》認為,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全球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全球貿易大循環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變化。加之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
對此,張寧指出,全球的經濟復蘇只能是一種弱復蘇,經濟向好的局面還不夠穩定。同時,美聯儲在四季度加息的預期仍然比較明顯,如果美聯儲采取加息的動作,對全球的金融市場和經濟復蘇都會帶來較大影響。
與此同時,“全球的政治局勢也不夠穩定,美國大選、韓國局勢的波動等都會對進出口貿易帶來不確定因素。”張寧補充道。
基于這種國內外形勢,張寧認為,中國應該以“一帶一路”戰略為統領,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水平,同時加強貨幣的可兌換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高資金、資本走出去的能力。
“當一個國家處于成熟的發展階段時,對外經濟的主要影響力不體現在進出口貿易的產品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資本的走出去和技術的走出去。”張寧強調道,目前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出口額所占比重已經很高,未來有可能出現出口增長率放緩的局面,不過中國應該會在對外投資增長率上有所突破,并且在技術輸出和技術轉讓領域發展迅速,這些實際上更意味著中國競爭力的提升。
上一篇:英媒:中國制造企業正在瞄準“越南制造”紅利
下一篇:外貿增速小幅下降 出口面臨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