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欄目列表


外貿預警

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開放的堅定推動者


時間:2016-12-08 15:11:00來源:未知 點擊:0


中國經濟時報近期進行的“中國經濟景氣感受度”快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也表現出更強信心。在全國24個省(區、市)的2166個受訪對象中,認為近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明顯提升”和“有所提升”的比重分別為24.2%、49.2%,合計達到73.4%。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全球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在“金磚四國”中,中國的經濟全球化程度居首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開放與穩定的堅定支持者、推動者和建設者,并且有了應對“逆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明顯提升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不僅國內民眾有切身感受,而且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分析,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貨物貿易國,并且自2015年起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此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戰略和豐富的資源、充足的勞動力、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中國在世界經濟貿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大國確定其全球戰略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有明顯進步。”法航荷航大中國區總經理顧瑞新(BasGerressen)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作為一名跨國公司的高管,顧瑞新先后在多個國家擔任管理職務,在中國工作的三年多時間里,他親身感受到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力的顯著變化。

  “中國的全球化程度在穩步提升,這一點可以從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的雙邊貿易額在不斷增長中得到印證。”顧瑞新說,“從我所在的航空業來看,中國出境游需求的不斷增長也是中國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信號之一。”

  溫彬告訴本報記者,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對外開放度的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也隨之增強。在貿易領域,中國一方面倡導自由公平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WTO框架下的全球貿易合作,另一方面推動多邊和雙邊經貿合作,倡導“一帶一路”,在推動亞太地區一體化建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金融領域,2010年12月1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高決策機構理事會批準了關于IMF份額和治理改革的方案,份額改革后中國將成第三大份額國;從今年10月1日起,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標志著國際社會對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肯定。同時,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對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際經濟治理改革具有重要影響。

  發揮中國作用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

  次貸危機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有所放緩,WTO多哈談判進展遲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貿易摩擦和爭端上升。

  作為曾經全球化的主要發起者和推動者,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開始反向而行。一些過去以自由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為旗幟的國家,現在卻積極實行貿易保護,設置各種貿易、非貿易壁壘。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6年,美國對其他國家共采取貿易保護措施600多項,大約每4天出臺一項,位居世界之首。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基礎,也有實力去引領新一輪的全球化。從國家層面看,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并通過成立亞投行、成立絲路基金、基礎設施基金等,不斷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們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各國要堅決避免以鄰為壑,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導者和推動者。

  中國已成為開放全球經濟最堅定的推動者。無論是在今年9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還是在11月舉行的APEC利馬峰會,中國都堅定地傳達必須推動自由貿易、必須開放世界經濟的信念,并且有了維持開放世界經濟的中國藍圖。

  前世貿組織(WTO)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PascalLamy)近日在北京發表演講時表示,全球經濟起伏,地緣政治不確定,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增強了世界經濟體之間的互通互聯和相互依賴,另一方面國家政治體系與法律體系建設卻跟不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開放貿易往往受到國內政治因素的羈絆,伴隨著殘酷的國家經濟利益的爭奪,貿易合法性也經常面臨挑戰。在多邊貿易規則下,國際貿易非歧視性、透明化也亟須加強。

  “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深,帶來的規模效應越大。為了使各國在貿易開放中共贏,需加強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積極推進全球平等貿易規則制定,創造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推動多邊貿易體系建設。”拉米說道。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國應對

  在“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聲音和作用備受看重。

  針對當前“逆全球化”的態勢,溫彬說,中國應在傳統的國際治理架構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在國際貿易和金融組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全球化繼續前行;同時,通過倡導和踐行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積極探索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事實上,中國已經準備好了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方案,包括五方面內容:在全球層次,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取得進展;在地區層次,中國愿意向東亞國家、亞太國家開放市場,建立自由貿易區;合作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互通;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應對國內反經濟全球化的力量,維持世界經濟開放的動力;從價值觀上,主張世界經濟應當平衡和包容。無論是促進全球多邊貿易進程,還是建立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都愿意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承擔國際責任,提供國際公共物品。

  全球化進程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盡管有人對此表示擔憂,但這一進程已不可逆轉。顧瑞新對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表示有信心,他說,“許多正在經受經濟下滑的國家也對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及對中國投資者開放本國市場抱有極大興趣。而且這將會成為未來數年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專家也提醒,雖然中國的經濟全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與發達經濟體相比較,中國經濟全球化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人員聯系”和“信息技術”兩個指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也是中國經濟進一步全球化的潛力所在。



上一篇:美聯儲加息“壓境”,黃金投資者離場回避

下一篇:中歐經貿正面臨一道坎

Copyright? 2014 黃巖模具行業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576-84223311 傳真:0576-84223323
E-mail: hm@hydma.com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sitemap 模具網 外貿網站建設 技術支持
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