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12 15:12:00來源:未知 點擊:0
2016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已整整15年。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入世是一個關鍵轉折。15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和世界共同邁出的那重要一步,不 僅讓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也讓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堅定。
互利共贏,帶給中國和世界的最大“禮包”
入世15年來,中國在不斷受益于全球化發展的同時,也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ダ糙A,是對這15年來中國與世界關系變化的準確描述。
“加入WTO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入世對于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拉動經濟增長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顧學明指出,對中國而言,通過加入WTO中國開始參與多邊化貿易體制,在國際貿易、投資、服務和技術轉讓方面與其他國家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關系,進而有助于我國在更大范圍內利用要素和市場,推進改革開放進入到新的階段,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可以享有自關貿總協定成立以來8個回合談判的關稅減讓成果,更廣泛地享受普惠制待遇,極大改善了我國貿易條件,同時也推動我國進一步改革對外經濟貿易體制,并邁出了重要步伐。
從整體情況看,2002年-2015年,中國實際GDP實現年均增速9.74%。2001年,中國GDP為1.3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比重僅為4.02%。到2015年,中國GDP達到10.87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達到14.78%,居全球第二位,較入世前提高10.76個百分點。從貿易數據來看,2002年-2015年,中國進出口實現年均增速15.31%。200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0.51萬億美元,僅占全球進出口額的4.02%。經過15年后,2015年,我國進出口總額3.96萬億美元,約為入世前(2001年)進出口總額的8倍,占全球進出口額的11.89%,較入世前提高了7.87個百分點。
“中國入世以來努力按照WTO規則,改革國內經濟體制和法律體系,使得中國更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對外經濟貿易活動高速增長,在世界上的貿易和投資份額也大幅度增長,有效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教授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加入也為WTO其他成員提供了更多貿易和投資機會,拉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15年來,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是對世界經濟貿易增長貢獻最大的成員。”
1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度不斷提高。2002年-2015年期間,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由4.25%增長至14.78%。如果以中國入世前后兩個時點來看,可以發現,入世前的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僅為0.53%,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為0.03個百分點。但到了2015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24.8%,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達到0.6個百分點。
“從全球意義上說,中國入世為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顧學明指出,“中國以自身的發展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信守承諾,中國不斷推動完善國際貿易規則
15年來,中國入世所帶來的改變,不僅僅體現在對世界經濟的有力支持,也體現在對入世承諾的信守、對世貿規則的尊重以及推動國際貿易規則向更公正更合理的方向發展方面。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促進了不合理、不公正國際經濟秩序的改變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演變。
“中國和世界經濟體系的融合,不僅體現在資本融合、資源融合、市場融合,更重要的是規則對接”,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15年來,中國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就是巨大的貢獻,“多邊規則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場、同時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身上得到了實踐和推廣”。
入世之后,中國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主張以WTO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作為全球貿易規則的主渠道。15年以來,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全面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在WTO多項談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中國致力于多哈發展回合取得進展,積極參與WTO框架內所有規則制定與市場開放談判;嚴格執行世貿組織裁決,利用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向WTO提起13起訴訟;順利通過6次WTO貿易政策審議;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2015年12月10日起,對33個建交且已完成換文手續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作為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主辦國和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同各方一起發出積極信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堅決反對保護主義。
中國在入世之初,首先大幅度降低了關稅水平,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中國一直在努力推進貿易便利化和投資便利化的實施。中國在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方面,不斷擴大服務貿易市場準入范圍。在投資準入方面,中國已經推出準入權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市場準入模式。此外,在削減非關稅措施上,也作了大膽的努力。同時,清理了大量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許多行政審批內容,修改了一系列國際經貿法規。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標準、進出口檢驗檢疫制度、外匯管理制度、國際資本流動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與世界貿易組織其他成員協同努力,作了大量的改進。
“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不僅在努力適應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要求,也在努力與發展中成員和發達成員開展有效合作,推動著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完善”,桑百川告訴記者,比如在多哈回合談判中,中國就是一個積極的貢獻者。中國在促進公平貿易方面,在推動大家關注的共同議題談判中,也發揮著建設性作用。“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重要的建設者,也是堅守多邊經貿體系的重要力量。”
“中國以自身努力推動國際貿易規則向更合理公正的方向發展”,顧學明指出,一方面,中國全面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建設,在WTO多項談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中國推動WTO《貿易便利化協定》和《信息技術協定》(ITA)拓圍談判的達成,并為早日實施作出貢獻。目前,中國正積極參與WTO框架下的多個諸邊談判,包括作為發起方參與《環境產品協定》談判,向WTO提交6份中國加入《政府采購協定》出價清單,提出申請加入《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另一方面,中國致力于高水平的自貿區建設。截至目前,共簽署并實施了14個自貿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中韓、中澳自貿區涵蓋了知識產權、競爭、跨境電商和環境等新議題,中美、中歐新一代投資協定和RCEP談判則更加注重投資自由化,采取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2016年11月份,中方與新西蘭啟動中新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擴大開放,堅持經濟全球化反對保護主義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變革調整仍在持續,包括世界貿易、投資、產業鏈在內的經濟貿易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中國在未來采取什么樣的策略來面對全球貿易格局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與變化,是值得認真思索的問題。
現行多邊貿易體制自1995年確立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60多個成員國貿易總量占全球貿易的90%以上,對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世界經濟增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基于傳統貿易問題,主要用于規范跨國貨物貿易流動,已遠遠落后于現實需要。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環境惡化,阻礙了世界經濟復蘇。因此,中國正積極尋求推動多邊貿易規則升級的途徑,推動WTO諸邊協定談判,支持WTO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完成。
“未來,中國應繼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發揮WTO框架下爭端解決機制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的重要作用”,顧學明告訴記者:“WTO成員不會輕易放棄使全球經濟受益的多邊貿易體制,中國也會繼續作出努力支持WTO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完成,真正實現所有成員共同制定的發展目標。”
“對于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我們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倡導、道義上的指責層面,而應該在多邊層面采取實際措施,整體框架應該有調整”,邢厚媛表示,只有約束機制完善了,對貿易保護主義有了實際的約束后,才可能維護全球貿易的公平開展。
“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維護公平自由貿易的體系,是中國應該堅守的方向”。桑百川指出,在國際經貿規則發展過程中,各個世貿組織成員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一個成員內部不同階層的收益程度也是不均衡的。在兩個不均衡的條件下,也就引發了對于貿易自由化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策略,有些世貿組織成員撿起了貿易保護的手段,也形成了對多邊體制的沖擊,中國在未來應該按照一貫倡導的公平、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等基本理念,推動改善國際經貿規則,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我們要發揮世貿組織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基礎作用,以多邊體制為基礎,以區域合作為抓手,從多邊和區域兩個維度共同推進國際經濟貿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
上一篇:中歐經貿正面臨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