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外貿發展新空間
時間:2017-02-13 15:12:00來源:未知 點擊:0
走過2016,中國外貿交出的答卷令人欣慰。進出口總值從第一季度同比下降8.2%到第四季度同比增長3.8%;一般貿易比重提升,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保持增長,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居首,貿易方式、市場分布、貿易主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化和改善??梢哉f,外貿成功實現了回穩向好的預期目標。
回望2016年年初,外貿可謂在一片質疑聲中起航。作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硬指標之一,當年外貿進出口增長6%的預期目標并未實現,成為25項硬指標中唯一未落實的一項。因此,當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并未明確外貿發展的具體數字目標時,各種猜想連篇累牘,習慣了高速前行的中國外貿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問題?
為了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商務部組織17個調研組開展了覆蓋20個省市的外貿大調研,深入了解市場變化和企業訴求。這次調研既是一次摸底,又是在為中國外貿摸索前行的方向。
調研發現,我國外貿主要靠拼規模、拼成本支撐高速發展的階段已經結束,必須由要素驅動向要素驅動和創新驅動結合轉變。在當前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率先轉型升級的企業已經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國際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均顯著提升。
比如同方威視持續不斷地進行自主創新,目前已成為全球安防業界的翹楚;中車集團依靠“勞動密集+高科技”的結合成為全球技術先進、品種齊全、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青島酷特智能(原青島紅領集團)主打個性化定制服裝,在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紅海中另辟蹊徑。
當前,中國外貿亟須回答新的成長空間在哪里這一問題。
放眼全球,美國市場份額在全球貿易中占比最高時曾達到21.6%,這一數字在2015年卻下降為9.1%,可見頭號大國的外貿也無法一直持續攀升。對于中國而言,需要保持定力,忘卻數字,埋頭尋找未來發展的新空間。這種空間可能來自于研發、自主創新和知識經濟引領的新型工業化,也可能來自于技術、新模式對傳統產業的改造。
2017年,中國外貿面臨的困難無需贅述,無論是官方還是專家學者,都謹慎低調看待未來的形勢,并直言穩外貿難度不亞于2016年??梢源_定的是,擺脫了速度情結的中國外貿將沿著自己的軌道自信地前行。
上一篇: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第一引擎
下一篇:國際貿易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