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2-21 14:40:00來源:yinhecms 點擊:0
所謂“制造業數位化”,是網絡信息革命和材料技術革命的結合。本世紀初,網絡和新材料技術結合,使3D打印技術誕生。我們在牙醫診所中已經時常領教:當醫生決定修復牙時,就通過計算機生成牙齒的模具造型,并按照指令用精密儀器將粉末材料熔合,當場就制造出一個小部件,嚴絲合縫地安裝或填制在牙齒上。以后,不管是關節、牙齒,還是飛機部件,通過計算機即可建立模型,隨心所欲地“打印”出自己想要的部件。
最近,英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學雜志《經濟學人》刊登了一系列討論“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文章。文章稱,十八世紀末在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了手工;二十世紀初福特發明完善的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正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其核心是“制造業數位化”。
新能源結合互聯網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指以數字化制造及新型材料應用為代表的一個嶄新的時代。還有人認為經濟和社會變革總是來自新能源與新通信方式的交匯。他們把新能源和互聯網之間的結合看成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的新概念。”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這場新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不斷地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二是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要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這兩大特點都會使傳統的,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制造業發生根本性變化。一種可能的趨勢是,過去為追逐低勞動力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會很快移回到發達國家中去。把“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又“內包”回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趨勢。
勞動力成本比例隨之下降
2011年11月舉行的最近一屆歐洲模具展,展出了一種新設備——3D打印機。3D打印機通過將材料層層電解沉積的方法來生產產品,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對材料鍛打、彎曲、壓切。這項工藝被恰如其分地稱作“添加型制造”,它只是引領未來制造業的眾多突破之一,傳統生產設備正變得更智能化,更具柔性。“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國將是這一場新工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隨著直接從事制造行業的人數的減少,勞動力成本在整個生產成本中的比例也將隨之下降。
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勞動力短缺的出現,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制造在傳統的工業領域已經越來越不具競爭力。而在新興的領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資企業要遷回本國,這將使中國制造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