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11 14:16:00來源:yinhecms 點擊:0
昨日,人民銀行透露,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10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除了美聯儲之外,歐洲央行是世界范圍內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被冠以“世界央行”的頭銜。而早在今年6月,人民銀行還曾與英格蘭銀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這三家“世界央行”中,目前,人民銀行已與兩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
“意義非常之大,除去美元之外,歐元是擁有最大影響力的世界貨幣。”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項協議的簽署也表明人民幣受到的認可程度非常高。
歐洲央行執委科爾也稱,貨幣互換安排顯示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迅速上升。
貨幣互換里程碑
歐洲央行昨日稱,從歐元體系的角度來看,互換協議旨在作為一項備用流動性工具,同時確保區內銀行可持續獲得人民幣供應。
通過貨幣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于支付從對方進口的商品。這樣,在雙邊貿易中,出口企業可以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人民銀行則表示,與歐洲中央銀行建立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可為歐元區人民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流動性支持,促進人民幣在境外市場的使用,也有利于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昨日,人民銀行還披露了此次與歐洲央行達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更多細節:
2013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就建立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安排一事進行了積極有效的磋商。在2013年9月的國際清算銀行(BIS)例會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還與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就有關安排達成了一致。在各自完成相關批準程序后,雙方于10月9日正式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
歐洲央行總部位于德國法蘭克福,成立于1998年6月1日,其負責歐盟歐元區的金融及貨幣政策,維護貨幣的穩定,管理主導利率、貨幣的儲備和發行等。
“歐洲央行主管歐元,又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區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相當于與歐元區多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協議。”宗良表示,目前全球貨幣體系以美元為主導,歐洲央行與人民銀行簽訂本幣互換協議,使得全球主要貨幣之間增強了相互之間的制衡。
具體到歐洲、中國而言,宗良認為協議對雙方都有好處。“協議使歐洲增加了預防金融風險的手段,資金更加充足。一旦出問題可動用相關人民幣發揮作用。”對中國而言,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事件。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和清算貨幣,這使得美國不但可以獲得數額不菲的鑄幣稅,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可以影響全世界的貨幣政策。更重要的是,在其他國家貨幣出現問題時,美國能完全不受影響,而美國出問題時卻需要全世界來分擔痛苦。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長遠來看,為徹底擺脫被動的局面,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
近些年來,按照先周邊、再擴展至全球各個地區的順序,人民幣參與雙邊貨幣互換的范圍正不斷拓展。雙邊貨幣互換國家的擴大以及協議金額的提高,為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創造了機會。
今年6月,人民銀行曾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的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而隨著10月9日與歐洲央行協議的簽署,截至目前,除了美聯儲之外,包括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等在內全球主要的央行都與人民銀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
在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央行貨幣互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人民幣在境外實現計價、結算和儲備的職能,提升人民幣的國際接受程度。推動貨幣互換有助于擴大人民幣流通范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先外后內”,也即是說,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應該是建立強大的人民幣境外清算支付體系。
孫立堅稱,當下重點,應該是強化人民幣境外清算支付體系的拓展和建立,哪怕依靠離岸金融市場的力量和雙邊貨幣互換的拓展都可以。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應該鼓勵境外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發展,利用好外界的幫助,建立龐大的人民幣境外清算體系。
下一步美聯儲?
進入2013年以來,人民銀行推進貨幣互換提速的跡象十分明顯。
在與歐洲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之前,人民銀行在2013年就已經與七個國家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互換協議。
具體來看,人民銀行分別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巴西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匈牙利中央銀行、阿爾巴尼亞銀行、冰島中央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金額分別是3000億元人民幣、1900億元人民幣、2000億元人民幣、100億元人民幣、20億元人民幣、35億元人民幣和1000億元人民幣。
與歐洲央行、英格蘭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之后,下一步是否有可能與美聯儲簽署類似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央行和美聯儲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涂永紅的理由是,貨幣互換主要基于現實需要。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目前都不存在這種需求。美國不缺乏美元流動性,如果需要人民幣,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買入;而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非常豐富,并不缺乏美元。
在全球范圍內,美元享有獨一無二的世界貨幣地位。數年前,美國國會成立的一個獨立委員會曾表示,十年之內人民幣可能對美元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
“與美國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國是主動的、愿意的。但是美國可能擔心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影響到美元的地位。”宗良也認為,近期,人民銀行和美聯儲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有一定的難度。
盡管與美聯儲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存在困難,但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眾多分析人士持十分樂觀的態度。
根據近期匯豐集團的一項面向全球企業的跨境人民幣業務調查,人民幣國際化在全球范圍的認知度已較廣泛,近半數(48%)受訪企業表示它們對人民幣國際化有較為足夠的了解。
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預計,2015年人民幣將躋身全球三大跨境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上一篇:歐洲需防債務危機“后遺癥”
下一篇:我國模具出口國內外新形勢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