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外貿數據分析
時間:2016-07-12 15:58:00來源:未知 點擊:0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持續萎縮,外貿形勢不容樂觀。盡管上半年進出口依然呈現“雙降”態勢,但是與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進出口已經有所回升,可以說外貿整體上呈現回穩的勢頭。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1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3%。其中,出口6.4萬億元,下降2.1%;進口4.73萬億元,下降4.7%;貿易順差1.67萬億元,擴大5.9%。
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6.9%、5.7%和8.4%。二季度,進出口、出口值分別增長0.1%和1.2%,呈現正增長;進口值下降1.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7.2個百分點。
上半年,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上半年對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印度和埃及出口分別增長22.5%、16.6%、9.0%、7.8%和4.7%。
原因分析:
1、截至今年6月份,我國的加工貿易進口、出口已經分別連續18個月和16個月下降,主要有國內國際兩方面的原因:
從國際方面看,全球經濟低迷,外需不振是主要原因。另外,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我國加工貿易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放緩,產業和訂單轉出有所加快。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推動制造業回流,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東南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依托低要素成本,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局面。
從國內方面看,企業綜合生產成本上升,傳統競爭優勢逐漸削弱,也是重要因素。但我們也看到,經過多年發展,加工貿易逐漸帶動形成了較強的國內配套產業鏈,內源化和本地化趨勢明顯,國內采購料件比例在上升,也是加工貿易業務縮減的原因之一。
2、從全球貿易所面臨的形勢來看,上半年有3方面的主要看點。
首先,進出口貿易呈現下降態勢。出口方面,2016年第一季度北美地區、歐洲以及多數亞洲國家出口均出現下降,而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出口額增長3.7%,非洲和中東等地區出口額增長4.2%。進口方面,北美地區、亞洲國家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國家進口額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而歐洲地區得益于歐元區的消費需求,進口額出現小幅增長,達到0.6%。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貿易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上半年貿易狀況雖然也有所下降,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表現最好的,為全球貿易的增長提供了堅定支撐。
其次,原油過剩導致價格持續走低。2016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仍然在低位徘徊。由于外界對俄羅斯、沙特、伊朗等產油國的產量抱有凍結預期,上半年國際油價相比年初出現小幅上升態勢。但隨著伊朗強勢回歸國際原油市場,美國原油出口量創歷史新高,與沙特等其他產油國家形成強烈競爭格局,特別是全球主要產油國家仍未能夠達成限產共識,國際原油供給仍然處于過剩狀態,供應過剩導致2016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低于2015年平均價格。
此外,多重機制助力全球貿易。新世紀以來,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受阻,多哈回合難以獲得全球范圍內的共識。各國政府試圖通過雙邊或區域等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來改善貿易機制,為本國尋求更多經濟發展機會。不同路徑的貿易自由化最終將充當多邊貿易體制的“墊腳石”,為多邊貿易談判蓄力。此外,為了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穩定與繁榮的共同目標,二十國集團(G20)制定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并推動全球貿易和可持續發展。另外,二十國集團成員國承諾于2016年底前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并繼續推動多哈回合剩余議題談判,挖掘符合各成員國利益的新議題,多邊貿易體制得到了進一步維護和推進。
展望:下半年外貿有望回穩
下半年的全球貿易發展前景也主要有3方面看點: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的變動對出口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英國脫歐的影響持續發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還有可能震蕩下行。
2016年下半年,美聯儲的加息政策以及歐盟和日本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將繼續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去年底美聯儲的加息推高美元匯率,對美國的對外出口產生不利影響。歐元區得益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與低油價等因素,區域內需求正在逐漸恢復,而且加上歐元匯率的影響,對外出口狀況將更加穩定。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勢必成為擴大全球投資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而且將放大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6年發達經濟體經常賬戶有望實現3051億美元的盈余,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常賬戶有可能出現1637億美元的赤字。
英國脫歐對區域一體化帶來變數。英國脫歐預示著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的重大變化,并對TPP和RCEP等區域經濟合作浪潮構成嚴峻挑戰。歐盟的建立與發展曾被全球視為區域經濟合作的典范,英國脫歐則反映了自由貿易中的資源流動不公平與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矛盾。英國脫離歐盟與當前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將可能對區域經濟合作進程形成強烈沖擊,甚至將對當前巨型自由貿易協定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此外,原油正趨向供需平衡,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震蕩下行。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產量并無下降趨勢,全球原油市場上的過剩局面仍將持續,但供需差距將有望縮小。根據國際能源署公布數據,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供需過剩幅度約為130萬桶/日,下半年將有望縮減至20萬桶/日。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估上調2萬桶/日,預計同比增長145萬桶/日。下半年,國際油價將大致保持上半年水平。其他的商品,如鐵礦石、有色金屬等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市場價格得不到有力支撐,并隨著國際市場局勢敏感地反復震蕩。
對于今年的外貿形勢,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認為,今年雖然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但促進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釋放,各項穩定外貿增長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同時外貿企業也在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積極培育新優勢等方式應對外貿下滑壓力。今年下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有望繼續沿著回穩的趨勢發展。
上一篇:【貿易快訊】中國成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 期待經
下一篇:全球企業貿易風險劇增